中華保險堅定不移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3月31日,第282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主題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高興華出席新聞發布會并介紹相關情況。
中華保險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守“服務國家、服務三農、服務民生,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保險保障”的初心使命,以服務國家戰略與實體經濟發展為己任,2021年累計向社會提供保險風險保障265萬億元,賠付385億元,充分發揮了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
中華保險全力支持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為半導體芯片制造、液晶面板制造、核電站關鍵設備制造等行業的2000多家科技企業提供了風險保障,為重大裝備制造企業和新材料生產企業提供近230億元風險保障。廣泛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護航風云氣象衛星發射、三門核電站機組建設、海陽核電站運營,保障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的地鐵建設。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大力發展海外業務,為我國“走出去”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超1300億元,覆蓋58個國家和地區。深入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主動擔當作為,聚焦服務鄉村振興、農業風險管理、保障糧食安全、產品模式創新,充分發揮金融保險穩產保供的作用。
高總裁就中華保險支持和保障糧食安全、服務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情況回應了媒體記者提問。
中華保險始終以保障糧食安全生產、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為己任。“十三五”以來,累計開發了508個糧食作物保險產品,保成本、保產量、保收入、保價格,在27個省、227個市、1625個縣累計為7.55億畝的糧食作物提供了3170億元的風險保障,賠付390億元,惠及農戶3506萬戶次。
積極落實國家政策,提升主糧作物保障力度,著力守護種業“芯片”,在湖南、江蘇等6省推進水稻制種保險,在山東、新疆推進小麥制種保險,在新疆推進玉米制種保險;養殖險方面,開發能繁母豬優生優育保險,在江蘇、陜西等省推進種豬保險。
保障藏糧于地,在內蒙古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缺陷保險”業務,在吉林和遼寧試點開展“黑土地綜合保護責任險”業務,推動土地信息的精準化應用,為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提供數據支撐。保障藏糧于技,順應國家數字鄉村戰略和智慧農業發展的趨勢,不斷提升信息化、數字化、線上化和自主化水平,種植險遙感落圖撞庫準確率高達95%,推廣養殖險“閃賠”模式,推廣中華農險移動端服務,養殖險賠案線上化處理占比達81.7%以上。
中華保險積極服務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為“西氣東輸”等重大能源項目、長征8號運載火箭發射等航空航天項目、川藏鐵路等重要交通運輸項目提供風險保障情況。積極服務科技和制造業創新,大力推廣首臺套裝備保險、首批次新材料保險、首版次軟件保險,激發創新動能,服務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制造、液晶面板制造、石化裝備制造、核電站關鍵設備制造等行業,為超過2000家科技企業提供了170億元風險保障。
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2021年中華保險服務中小微企業5.7萬家,提供風險保障超8千億元。服務“一帶一路”方面,大力發展海外業務,為我國“走出去”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超1300億元,覆蓋58個國家和地區。積極服務綠色低碳發展,推廣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對于在碳減排和能源替代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企業優先投放承保能力,近年已累計為新能源行業提供了風險保障近2萬億元。